自古以來,印章就有兩大功能:一則象徵權力和等級,二則用來證明身份。
一開始,印章又稱印信;是權力的象徵。從秦始皇開始就有印章嚴格的制度,皇帝為璽,臣民為印。而秦漢以來,則建立了官印制度,因此每個官例都由 獨一無二的印章,所以每當官吏的派遣,都需要有授印的儀式,象徵賦予其權力。
而古有《釋名》曰︰「印,信也。所以封物為信驗也。」、《獨斷》云︰「璽者印也,印者信也。」、《說文》︰「印,執政所持信也。」
更顯示出印信,代表著一個人的身分地位,所以印也代表著誠信。
現代人對於這樣的象徵以漸漸式微,在企業的組織的升遷過程(或是任務交派)少了授印這樣的儀式,卻也忽視授印背後的意義。
既然授印象徵賦予權力,但現實的狀況是授印不授信(授權不信任)或是授信不授印(信任卻不給一定的權力);前者指的是老闆給了你實質的權力,卻不信任你的做事方法,今天跟你說這件事你應該這樣做,明天又說那件事你不該這麼處理,搞的部屬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當而難為,當狀況發生的時後,卻又告訴你這不應該、那不應該。
曾經遇到的例子是:公司有個程式開發的案子在執行姑且稱之為A計畫,A計畫與客戶討論功能的窗口工程師,工程師負責培訓程式完成後的教育訓練與軟體功能的諮詢服務。
但是…一但碰到客戶有功能需求
工程師就依照公司規定的SOP做處理,處理完之後隨即向主管回報,並加上自己的判斷做說明
而主管話都沒聽完就劈哩啪啦的先訓了一頓:你不應該做這樣判斷,你為什麼要去判斷。
在職責上,工程師被賦予和客戶溝通的權力,但實質上,主管並沒有完全的信任工程師處理事件的能力。
授信不授印(信任卻不給一定的權力)則經常發生在小公司或餐廳身上,因為規模小所以經常發生一人分飾多角,也許設計兼客服、業務兼行政、店長兼服務生...等等,身為店長對於用人、行銷策略應該要有一定的決定權,但常常遇到的狀況是,他們僅有建議權,有的甚至連建議權都沒有。
權力下放的用意在於訓練部屬能夠在工作執行省下傳遞指令和訊息的管理成本,也藉此培養部屬有當責的工作態度,但是如果無法明確的做好權力分配和充分信任,那麼只會讓管理的成效下降而已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的話. 請幫小弟按個讚吧~
圖片來源:Google
留言列表